学习资料--1933年 10月16日 抗日同盟军失败


1933年10月16日,方振武和吉鸿昌所率领的抗日同盟军在北平遭受了国民党军队和日军的围攻和飞机轰炸,导致伤亡惨重。在当时的战局下,他们面临了极大的压力和困境。

当时,北平军分会派遣了慈善团体代表刘砥泉等人前来与方振武和吉鸿昌会面,希望他们能够停止抵抗。日军给予他们一个截止时间,要求在下午3时之前退出战区。为了争取更好的解决办法,方振武和吉鸿昌派代表前往顺义,与国民党军第三十二军的商震部洽谈。

在会面中,方振武提出了三项要求:首先,要求给予卫队约200人的资金,以便他们能够顺利解散;其次,要求军队得到政府的收编;最后,他和吉鸿昌愿意离开中国,请求提供名义和旅费。商震将这些要求呈请国民党政府,请示后得到如下答复:首先,同意给予卫队5000元的资金用于解散;其次,军队的领导人,包括李德新等,将被临时统一指挥,并集中在东西杜林庄等地等候改编;最后,保证方振武和吉鸿昌的安全,并将提供他们出国所需的旅费。

然而,在被押解到北平的途中,方振武和吉鸿昌设法逃脱。吉鸿昌躲入了天津租界,而方振武则经过一系列的流亡,最终逃离国外。与此同时,他们领导的抗日同盟军的6000多名成员被迫交出武器。

这次事件标志着抗日同盟军在当时的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夹击下完全失败。尽管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们的抵抗最终未能取得胜利。这段历史表明了当时中国内战和对抗日本侵略的复杂情况,以及各方势力之间的纷争和利益冲突。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学习资料,请关注中富学习网!我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您拓宽知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