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1935年 10月19日 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


1935年10月19日,标志着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历史性结束。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描述:

背景: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为逃避国民党军队的追剿,经历了艰苦的徒步长途跋涉,穿越崇山峻岭、草地河流,历时一年多的伟大战役。长征的目标是寻找新的革命根据地,确保党的生存和发展。

长征的行程: 红军的长征路线跨足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肃、陕西11个省,总行程达到了约2.5万里。这一壮丽的征程充满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包括恶劣的天气、险峻的地理地形、国民党军队的追击,以及饥饿、疾病等生存问题。

结束地点: 1935年10月19日,红军的主力部队,也就是红一方面军的核心力量,到达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标志着长征的结束。当时,红军的人数已经从10万人锐减至不到8000人。

会议: 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召开了会议。会议总结了长征的历程,强调了红军的新任务,即在陕北苏区建立坚实的根据地,以便领导全国革命。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做好准备。

长征的结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执着。红军虽然经历了巨大的困难和牺牲,但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希望,也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最终实现了胜利。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至今仍然被传颂和纪念。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学习资料,请关注中富学习网!我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您拓宽知识领域。